主題:產品設計
>>設計師訪談及作品分析
訪問教授: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游元良教授
訪談時間: 2015年11月12日
組別:第五組
組員: B10433215 徐瑋鴻
B10433216 許佩晴

Q1.什麼是產品設計
設計藝術理論主要內容就是說明設計的四大任務,而四大任務就是:使用、生產、美觀、意義、(法規),而四大任務的細項完成後還該分別對作品進行分析,以回饋修正理論的內容。
Q2.教授當初是什麼機緣踏上工業設計的路
那個年代設計產業還非常的落沒,原本是念電機,因為志趣不合所以很辛苦,也念得不太好,從大三時就開始摸索另外的發展,並在大四下學期開始往設計這方面走,才漸漸了解原來設計在做這些事情。
教授主要偏向”水”這方面相關的產品研究
最開始研究的主題是跟急難救助,資源短缺能源短缺有關。
人的生活層次
第一種是生存,基本的物質需要取得才能活下去。
再來生計,你生活沒問題,但是你希望物質能夠更豐富一點。
這兩種都滿足了以後就會想怎麼豐富生活品質,那這叫做生質。
台灣目前的產業、生活條件處在生計這個模式,但是現在氣候變遷、環境汙染、糧食短缺、這些問題使人到最後都會回到生存,而生存這個領域沒有設計師好好的耕耘,因為這個層次的領域比較不是商業設計。所以教授這幾年比較往生存這方面走,後來鎖定水這個核心,因為水資源的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,又與國家的地理區域有差異,且台灣的海洋資源很豐富,但卻沒有好好利用,因此教授回歸於最初的需求,去探討人們用水的情形,做類似水資源回收、海洋產業的設計。
Q4.教授最喜歡的產品設計、概念
喜多俊之的盤子 HANA
以簡單的型態去考慮多功能性,更和傳統的元素結合!先從務實開始,去思考傳統的盤子為什麼長這樣子、怎麼使用,從傳統盤子開始出發,用現代的技術去創作,所以很有現代感,但又保有原來的文化。
Q5.過去指導學生的作品
一. 淨飄飄:
固態的生態池有清洗保養困難的問題,常會用投藥、陽光殺菌來處理,但附加問題也接踵而至(優養化),學生設計利用微型化太陽能作為動力驅使、產生高濃度的臭氧天然殺菌,過程中冒泡產生有動力移動來達到動力殺菌效果。
二. 測雨劑:
利用塑膠材的壓力感測薄片來設計產品,平常時利用太陽能發電,由密度大小、壓力等等來評斷地方上的土石流,避免各地差異性大規模氣象無法偵測的危險
三. A TRAFFIC LIGHT:
將三顆燈的紅綠燈單一、符號化,利用LED燈的特性,加入圖案的設計,讓色盲也能上路!(這個設計礙於法規問題而無法實現!)
Q6.最近設計案
澎湖當地產業開發,在海洋資源上帶領設計學院的學生和管理學院合作,做產業開發以及和當地產業交流,在第一線對當地的資源做探討,對素人工藝師運用的元素加以了解融合,讓設計能最貼近當地以利接下來的分析跟應用,而最重要的是能讓當地去了解設計的價值跟意義。
一. 蝦籠:
當地人利用釣魚線編織而成的多功能產品家具,白天可當捕魚的蝦籠,晚上倒放作為燈具。
二、海星 再生
衛浴設計產品,六個角代表不同工具,牙刷、沐浴乳、洗髮精、洗面乳......等。